联系电话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如何做好嘉宾的招待服务
时间 : 2021-07-27 11:00 浏览量 : 166

一般来说活动的嘉宾通常都是地位较高、成就较大的人,所以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是对他们应有的尊重。我们作为活动策划做好嘉宾的招待服务工作,不仅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可以为我们自身的形象加分。

 

283


嘉宾的身份类型

 

嘉宾的招待服务工作涉及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明白嘉宾的身份有哪几类。

 

1行政级别比较爲的人对小企业来说打交道的可能是政府的处长:对大企业来说,可能是市长、省长或者部长。

 

2在专业领域声誉很高、影响很大的人比如专家、学者、记者。

 

3公司内部的领导上面这三种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有时你会感觉他们谱儿大是因为他们会有这种意识:“我不是为自己我代表某级政府丁“我不是为自己我代表某个行业。”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提供符合他们身份地位的接待方式。但无须压力过大,因为他们有两个普遍的弱点:怕自己被轻视,怕自己做错事。

 

嘉宾招待的标准

 

越是重要的人越不能有任何差池。所以作为招待方要在活动中帮助他们规避错误比如提供充分的活动信息、细致周到的后勤服务等。有时你觉得嘉宾看起来很难接近,但其实他们很简单需要你的照顾。

 

照顾的标准参考两项:一是嘉宾的行政级别规定他能够享受的待遇,二是行业和他本人约定俗成的待遇标准。

 

不同行政级别对应的待遇,政府有明确的规定,要按级别选择飞机舱位以及酒店,此外中央还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

 

约定俗成的待遇很难把握,比如有些行业的记者存在地位划分有一定影响力的大牌记者会要求某些特殊的待遇,比如酒店单人房间、飞机公务舱等。如果不清楚,可以多向相关人士请教。

 

站在嘉宾的立场,我们需要做什么

 

确定好给嘉宾的待遇标准接下来让我们换位思考,从嘉宾参加活动的视角看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1出门前准备(主要是服装)

 

难道嘉宾穿什么衣服我们也要管?没错,嘉宾的着装是必须要提醒落实的。在西方国家参加活动,邀请函会把着装要求写得很清楚如礼服、正式公务装、公务型便装、便装、主题风格服装等。我们同样如此,一定要提醒嘉宾注意着装。很多嘉宾不注意这些细枝末节穿着很随意地出现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显然十分尴尬。

 

有家企业组织活动时,剪彩的领导都穿西装,可是有位领导刚出完差直接从机场赶来,没带西装,助理就问好领导的型号,在附近的商场买了件西装等他。

 

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外国人偏好穿西装。一次夏天去参加客户的活动领导们一下车,我们就让他们把西装外套和领带都脱掉,只穿衬衣进去。因为我们早与客户协商完毕,举办活动的室内按国家标准温度调到26摄氏度如果穿全套西装、打领带,太热。最后大家都穿着衬衣,既不会显得突兀,合影时也整齐划一。

 

2出行安排

 

出行安排包括本地交通,飞机、火车等长途交通,接机接站,住宿餐饮等安排。

 

我们要特别注意接机接站,需要嘉宾到外地出差时,国内企业的服务一般十分周到,都是派公司的专人专车接送;外企有时不是很在意,会让酒店接送嘉宾。

 

在我策划某个活动时,同事告诉我某位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发火了,说他应邀而来,在机场却没有人接,到了酒店也没有饭吃。

 

我立刻了解情况,发现是因为公司的人手太紧缺,就让酒店派了最好的车去接,但酒店经理走错了路,没能接到领导。

 

我接着询问:“饭为什么不安排好?同事说:“我让领导去餐厅自己点餐,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说他吃过了

 

我听后便明白了,这体现了重要人物的基本心理一怕被轻视。

 

其实从传统礼节的角度来讲,不管嘉宾是否要吃饭,用餐时间一到邀请方一定要安排嘉宾就餐。如果嘉宾推辞也要继续安排,而且要安排相应级别的领导陪同。无论嘉宾用餐与否我们应该做的一定要做到位。

 

3活动现场安排

 

现场安排有三项基本工作。

 

1)准备嘉宾讲话稿、讲话时需要播放的PPT或视频。为嘉宾提供的话筒、翻页器等设备都要确保正常。

 

2)安排好嘉宾的座位主要按照前面讲的行政级别、地位对等和身份关联三个原则安排嘉宾座位。

 

3)帮助嘉宾与人交流,作为东道主,要起到纽带的作用客人们一个个串联起来。一般这样的交往会发生在活动开始前的贵宾室。

 

在我主办活动时,每当一位嘉宾到场我会先把他介绍给我们公司的领导。当公司领导跟这位嘉宾开始交流时,再把原来可能落单的嘉宾介绍给其他客人。为客人互相介绍应成为品牌公关人的基本意识和习惯。无论是在公关活动中抑或是与记者们吃饭都要活跃气氛引导话题,让每一位客人都不觉得被冷落。

 

4活动后跟退

 

活动结束后,对嘉宾持续跟进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业务往来,可以以公司领导的名义给嘉宾写一封感谢信。如果有业务跟进,在信中表明对合作的看法。为参加活动的嘉宾发去活动照片、讲话的反馈信息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后跟进可以帮助我们对活动进行持续传播。

 

总体而言对于嘉宾应受的待遇,要考虑他的行政级别和嘉宾在行业中约定俗成的待遇以及个人要求。在接待嘉宾的过程中,要从他的出行前准备、路途中、现场和活动之后几个主要阶段考虑他的需求。这些需求细碎繁杂,非常考验品牌公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新闻
cache
Processed in 0.00794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