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如何处理信息真空
时间 : 2021-07-17 11:00 浏览量 : 183

在中学物理课上,有一个著名的烧杯试验:点燃的蜡烛置于充满水的容器表面,倒扣烧杯等蜡烛熄灭,烧杯中的水面会升高,原因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填补了燃烧氧气的空间。而如果人为制造一个真空环境的烧杯置于水面,水甚至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占满整个烧杯。

 

其实,新媒体环境的舆论传播也有类似的“真空现象”。当突发事件来临,社会舆论空前关注,这时候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信息真空”需要填补,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突发事件相关的更详细和更进一步的消息。这时候,谣言或者真相,总有一个在路上,来尽快填补突发事件造成的“信息真空”。换句话说,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缺少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过滤环节,在“信息真空”的条件下,最先发布的信息具有优先通行权。

 

283


在出现“信息真空”以后,往往会有“谣言信息、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权威证实的信息和辟谣信息”等四种类型的消息在各种媒体上展开传播竞赛。而且,由于需要多个信源权威证实和全面了解事件真相的原因,权威信息的发布往往落后于谣言信息和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的传播,这时候如何让“真相”的传播跑赢“谣言”,就十分考验权威信息发布者的智慧了。

 

此时,权威信息的发布者要想战胜“谣言”,应该遵循以下几个传播原则:

 

1.权威发布原则(不让谣言、小道消息获得知名媒体的“准生证”)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者,应该遵从“多个信源、权威证实、官方发布和统一口径”的新闻发布原则。一方面,这样做无形中会给那些谣言、小道消息等的信息发布披上“非法”的马甲,其公信力、传播力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有影响力的媒体一般倾向于引用“多个信源、权威证实和官方发布”的信息,而非缺少新闻当事人证实的小道消息。

 

2.一剑封喉原则(不给谣言、小道消息传播的任何机会)

 

如果企业掌握或证实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全部信息,那就第一时间将事件讲清楚,用一次信息发布一次性解决“信息真空”的问题,不给谣言、小道消息传播的任何机会。

 

通常来说,这只适用于企业有所准备、有所预见的突发事件,而在没有任何准备的突发事件面前,一次性信息发布解决信息真空的问题难度较高。

 

3.争分夺秒原则(扼杀谣言、小道消息于摇篮当中)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真空”时,一定要记住“最先发布的信息具有优先通行权”,所以,企业针对突发事件的第一条信息,一定要争分夺秒地发布,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更全面的权威证实信息,那就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证实的“短消息”。

 

这意味着即便谣言、小道消息获得了“准生证”,也将会被权威证实、同步传播的短消息扼杀于摇篮当中。

 

4.分步放料原则(不在真相调查过程中给谣言传播的机会)

 

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地传递突发事件的全部真相或所有信息,这样做反而贻误信息发布的最佳时机,而是应随着情况调査、了解的深入,及时披露、更新和修正最新权威证实的信息,真实信息的传播始终要和谣言、小道消息“赛跑”,在信息发布的每一个环节都不给谣言传播的机会。

 

5.及时辟谣的原则(杀死谣言)

 

对于一些传播广泛、影响较大的谣言或小道消息以及其发布者,权威信息发布者要及时进行辟谣,必要时要对谣言发布者予以震慑。

 

6.有始有终的原则(斩断谣言的生存空间)。

 

有时候,事件虽然过去了,但谣言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传播,甚至一些没有引起重视的谣言还会死灰复燃。其原因在于,一些企业的信息传播有始无终,随着公众舆论视线的转移,

 

企业认为后续信息的发布已经没有意义,便不做全面信息的发布,导致信息传播“有头无尾”,给谣言留下了生存空间。

 

其实,不仅仅在突发事件中存在“信息真空”现象,在诸如产品科普、企业责任、财经公关等企业与公众舆论相关的其他领域中也同样存在“信息真空”现象,一般是企业公关在该领域长期缺位或企业不重视公关传播造成的,其解决办法有二:一是加强要企业公关的传播覆盖,不能把公关当作摆设,要让公关切实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二是要完善企业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谣言滋长的真空地带,让企业公关有的放矢。

 


相关新闻
cache
Processed in 0.00749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