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怎么去培养消费偏好
时间 : 2021-07-10 10:00 浏览量 : 144

不同于“定位理论”作为企业重要的营销管理理论的是,培养消费偏好是企业的一种公关行为,是企业公关与产品市场销售高度相关的一个重要分支。

 

很多人认为,企业公关就是“形象管理”,与市场销售并无十分紧密的关联这种想法是片面和错误的,培养“消费偏好”就是企业公关要做的一项与市场销售息息相关的事情。

 

283


公关不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销售问题,而是战略层面的销售问题,找到消费者的“痛点诉求”就像是请到了诸葛亮,可以解决市场销售“天下三分而有其一”的问题,而成功的“消费偏好”培养,则更像是刘备一样的英雄出世,决定着市场的人心向背。

 

一家企业的蛋糕能够做多大,并不取决于它的定位,而是取决于企业怎样培养消费者的“消费偏好”21世纪中国最成功的两大“消费偏好”培养案例,并不是因定位理论而成功的凉茶品牌王老吉或加多宝,而是“电商”和“牛奶”现如今,几乎全中国都已经形成了对“牛奶”和“电商”的消费偏好,并在这两个领域诞生了中国最成功的四大现代化企业,他们分别是:伊利和蒙牛,阿里和京东。

 

我喜欢用这样一个比喻来概括成功的消费偏好培养给企业带来的贡献,它就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是决定竞争格局的“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终局的胜负。

 

首先来看“牛奶”的消费偏好培养。牛奶企业通过公关宣传,让大家确信儿童的体质、身高和智力发育等,与喝牛奶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是,二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牛奶计划让国民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十厘米;在补钙类保健品甚嚣尘上的那些年,牛奶企业的公关宣传还让更多人相信喝牛奶可以给不同年龄段的人补钙;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航天员”,他们的体质也与喝牛奶有着紧密联系;国家层面甚至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牛奶运动”,蒙牛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更是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伊利“赞助北京奥运会、支持中国强壮的奥运健儿”“赞助上海世博会”等基于高端资源的公关宣传,更是把牛奶的消费推向了一个高潮。“牛奶”的公关,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国人的膳食营养结构,中国人对牛奶的认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牛奶可以让人更强健、更高大、更聪明,已经成为国人牛奶消费偏好背后不可忽视的绝对“动因”。

 

伊利和蒙牛这两大中国乳企,如此成功的“消费偏好”培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仅有“电商”可以望其项背。

 

接下来,我们看看“电商”是怎样培养消费偏好的。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一个喊低价,一个喊正品;一个喊包邮,一个喊快捷;一个双11,一个6.18;价格战、物流站、节日战、品类战、口水战,一场接一场;错价门、邮件门、封杀门、桃色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场电商“双簧”大戏前后持续了十数年并仍然在持续,它们用这样充满火药味儿的商战厮杀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子商务”消费偏好培养运动,让电商相比传统购物更“多、快、好、省”的优势深入人心,举国之内,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做过如此烧钱的“消费偏好”培养的公关。

 

一个更经典的“消费偏好”培养案例是2010年以后伊利等奶粉品牌对“洋奶粉"品牌的反杀,这是在三聚氤胺事件之后“洋奶粉神话”重压之下,中国奶粉企业上演的一次“绝地大逆转”的公关战役。

 

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国产奶粉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伊利、飞鹤等婴幼儿奶粉企业作为国产奶粉的代表企业首当其冲,为了赢得与洋奶粉品牌的对决,伊利加速进行中国母乳数据的研究工作,飞鹤也通过乳业研发中心的中国母乳数据和临床喂养试验不断升级婴儿奶粉产品,试图在奶粉的“消费偏好”上进行逆转。其中,2003年伊利最早开始中国母乳的研究,2007年伊利建立了第一个母乳研究数据库,之后伊利取得了a+p专利蛋白、OPO结构脂等多项突破,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金领冠系列配方奶粉中,2009年,伊利发布了以企业为主导的首部《中国母乳研究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母婴数据全面、系统地进入全球高端配方奶粉研发序列。随后的几年里,伊利和飞鹤等围绕“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展开奶粉公关,开展选购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奶粉的消费者教育,让容易上火的洋奶粉遭遇了一场基于“消费偏好”的国产奶粉伏击战。

 


相关新闻
cache
Processed in 0.010455 Second.